德国鲁尔,从19世纪中期开始大规模工业开采,到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转型,用了一个多世纪。

  淮北,从建市到现在,仅仅52年。

  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资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无情的事实,不得不去面对。

  从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城市",到2010年市委六届二十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的"争当皖北崛起排头兵、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淮北转型发展的道路,充满着艰苦的探索,也迈出了踏实的步伐。

  10年的转型发展,淮北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详细]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城乡统筹发展,就是要给更多的公民公平实现人生梦想的权利。

  在城市,在农村,在古老而又年轻的淮北大地,这种公平的权力赋予模式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着—— —2011年,对于濉溪县来说注定让人难忘。这一年,濉溪规模工业增速跃居全省第一。也是这一年,濉溪的决策者在全国第一个提出了覆盖全县的"小老板培育工程",从此,近百万农民的创业激情被点燃;杜集区高岳街道办事处双楼村,因为下决心将一堵象征着隔阂、距离与束缚的墙推倒,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淮北市的"开放式村部"...[详细]

  一座转型期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其文明创建尤为不易,所取得的荣誉,格外引人注目;在价值观激烈碰撞的当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突破性进展,也引发了各界高度关注。

  十多年来淮北市多次登高制胜,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从"安徽好人淮北多"到"小城大爱、志愿者之城",从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到淮北影视文化现象……文明的滋养渗入到煤城的每一寸肌理每一个细胞。与文明同行,以道德理念、人文标准修身塑形,淮北朝着时代文明迈进了一大步,"皖北江南、文明淮北"声名遐迩...[详细]

  淮北,一个让人感到幸福的城市;淮北,展示着一个城市的幸福。

  2006年,淮北较早在全省提出实施六大民生工程;2007年至2011年间,淮北累计投入民生支出资金近50亿元;2011年,淮北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百强榜单,排名第56位。

  2012年上半年全省公布的经济"期中成绩单":淮北服务业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3位;地方财政收入增速居全省第3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2位。

  2010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指数为95.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连续5年稳居皖北第一。淮北,幸福满溢,宜居宜业。让我们走近百姓,轻歌慢板说...[详细]

  王如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博士。

  2008年,淮北,国际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

  "如何在继续强化能源产业基地服务功效的同时,将矿山遗存的自然和人文生态资产,建设成生态文明型湿地类城市,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从环境耗竭型向生态友好型和经济活力型转变,是淮北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王如松一语点破淮北城市转型的关键。

  而降低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依赖程度、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近几届淮北市委、市政府的首要工作。...[详细]

  淮北,一片富饶的土地!淮北,一片红色的土地!从1925年8月,淮北地区第一个中共地方组织成立,到打响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淮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不畏牺牲,浴血奋斗,谱写了民主革命、民族独立的辉煌篇章。

  从1955年9月,325地质队打下第一眼钻井,到加快发展、城市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各级党组织带领全市人民艰苦创业,奋发进取,在一望无垠的淮北平原上建成了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服务城市转型"主线...[详细]

更多 >>
策划制作:中国文明网联盟·安徽·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