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刘玉华

发表时间:2014-11-18    来源:淮北文明网
将本文分享到微博:
[关闭]

精心打造爱心航母的女企业家

  事迹简介:

  刘玉华作为淮北民营企业家,她诚信创业,开创了蒸蒸日上的事业,不忘回报社会,2008年孤身两次驾车前往四川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在淮北她多次为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为贫困学子圆梦大学,成为远近闻名的慈善企业家。

  详细事迹:

  在淮北公路运输行业,一提起刘玉华,大伙都伸出大拇指津津乐道。她依托自己经营的九九九恒源汽车贸易公司,坚持开展志愿服务,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授予“优秀诚信企业”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8年6月,被评为安徽省抗震救灾“十佳人物”,她的动人事迹在汶川地震灾区和江淮大地广为传颂。

  诚信创业    创出一片新天地

  刘玉华1980年开始进入汽车运输行业,与男同志一样开着大货车全国各地跑运输,1987年接手了父亲难以经营的汽修厂,开始了艰苦的创业生涯。如今,原来的汽修厂已由单一的汽车维修发展为集维修、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淮北交通运输行业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2001年,汽修厂做大后,刘玉华又成立了九九九恒源贸易公司,兼营整车销售和售后服务,业务面积扩大到周边三省若干市。由她销售的悦达起亚品牌汽车,以质优价廉闻名皖北市场,为淮北地区的出租车行业的发展和淮北市交通亮化工程做出了贡献。也是从那时起,刘玉华就开始“经营”志愿服务,十余年不辍耕耘,如今已成为淮北大地志愿服务的“大姐大”。

  三赴灾区     为淮北人民增光

  2008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灾难突然降临在汶川大地,在灾难面前,13亿中华儿女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共同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地、泣鬼神的壮丽抗震救灾的乐章。在远离地震灾区的淮北市,广大市民也在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爱,而刘玉华更是用三赴灾区送爱心的壮举,把淮北人民的深情厚谊亲自送到灾区人民的心上,为安徽省和淮北市增光添彩。

  5月12日,刘玉华被汶川大地震的消息震惊,那一幕幕惨烈的电视画面深深刺痛了她的心,尤其是看到温总理亲赴前线指挥救灾的情景。刘玉华感到国家有难、匹夫有责。5月14日一大早,刘玉华一上班,便从银行提出三万元现金,直奔超市购买救灾物资。5月15 日晚,她在家人的百般嘱咐中带着一名司机和机修工赶赴灾区。1600公里的路程,她和司机轮番驾驶,跑了三天三夜,为灾区人民及时送去生活用品。

  5月21日,刘玉华含泪返回淮北。此时,正值企业旧厂改造、新厂装修的节骨眼上,她自己又患胆囊炎,旅途中她自己在高速公路服务站区简单服药,疲劳使她几乎无法忍受伤痛的折磨。但是,她无法忘记灾区群众收下物资时那份难忘的欣慰之情,无法忘记孩子们用小手拉着她紧紧不放的依依惜别之情,无法忘记安徽省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的殷切期望。在6月1日儿童节前夕,刘玉华决定再赴灾区,亲手给1726个孩子背上新书包。第三天次赴川时,刘玉华风尘仆仆地赶去参加孩子们的复课仪式时,老师孩子都留下了眼泪。

  刘玉华的企业刚刚起步,但她却捐出价值13万元的爱心。刘玉华三次入川带给灾区人们的不仅仅是物资,更多是亲情和无私大爱。

  不忘责任    让爱心温暖人间

  汶川地震后,刘玉华多次抛下手头的工作赶赴灾区让许多人不理解,有人就问她,全国救灾的人那么多,你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刘玉华每逢听到这样的疑问时,善良地笑了笑说:也许我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但是献出一份爱心,至少可以温暖一颗心灵,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份希望!

  刘玉华就是这样,用行动温暖了一颗颗急需帮助的心灵。2009年重阳节期间刘玉华多次去淮北市的敬老院去看望那些老人,每次不仅带去了微笑,而且还带去了近万元的新衣服、米、面、油、肉、蛋等;从此以后,刘玉华在过年过节都会准时给老人们送去新衣服,米面油等,并留下来陪老人们聊聊家常。每次她到敬老院的时候,老人们都会亲热地喊道“闺女,来啦”。

  刘玉华每一年都会从自己的收入中取出一部分捐出去。2010年,淮北市濉溪县宋疃镇马场村的李肖在浙江台州市打工时,被电击伤,生活不能自理。厂家赔偿的钱很快就在治疗中花光了,一家人东挪西凑,等到李肖的病情稳定后,年关已至。一家人面对如此困窘的局面,忍不住抱头痛哭。刘玉华得到这个消息时,已是腊月二十八,天正下大雪,而她却毅然带着司机赶往李肖家中,赶到时,已是晚上八点多。李肖看到家人接过风尘仆仆的刘玉华递过的三千元钱时,泣不成声。刘玉华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爱心一次一次带给别人希望。

  2011年6月17日,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刘玉华不顾胆囊炎的病痛,带着敬老院老人和孤儿院的小朋友游览了双堆集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看着老人和孩子的笑容,刘月华蜡黄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2011年11月下旬,刘玉华到淮北市烈山工人村去看望了得白血病的小浩泽,给他带去了牛奶、点心等,临走时把2000元钱塞到了小浩泽父亲的手中。

  不畏酷暑     托起祖国的明天

  尽管无数次的资助伤残和贫困家庭已经占尽了业余时间,但这些伤残人士生活的困苦状况还是让刘玉华刻骨铭心;尽管已经为伤残和贫困家庭耗尽了心力,但刘玉华还是觉得自己做的远远不够。经过深思熟虑,刘玉华觉得不能仅仅从经济上资助他们,更应该关注这些家庭的明天,让他们燃起新的希望。刘玉华决定从娃娃抓起,帮助这些家庭中的孩子成才,就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些家庭的命运。

  2001年6月,在资助一位残疾母亲的时候,刘玉华得知她的孩子刘涛在今年高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被大连外国语学院录取,可她的丈夫没有工作,家庭又没有固定经济收入,一家人连生活都没有着落,哪里还有钱负担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眼看听到喜讯的残疾姐妹一脸愁容,刘玉华当即从银行取出两万元交到这位残疾母亲手中,并承诺资助孩子大学四年直至毕业。刘涛满含着热泪叫了刘玉华一声“妈”,刘玉华满怀深情地对这位残疾母亲说:“大妹子,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不能看着自己的孩子考上大学却失学。”刘玉华不仅解决了这个家庭的燃眉之急,更让这个家庭的明天有了盼头。

  在每年的高考中,刘玉华都顶着如火的骄阳,冒着如蒸笼的酷暑,亲自带领车队接送考生高考。2011年高考,一位考生家住矿工医院旁边,考点在七八公里外的实验中学新校区,眼看赶不上车就要迟到,刘玉华载着他一路风驰电掣。由于考点周围交通管制,机动车不准接近考点大门,为了不让考生迟到,刘玉华甚至苦苦哀求值班交警,并留下自己的驾驶执照,保证把考生送到考点大门马上回来。考生终于顺利进入考场,可刘玉华却已经浑身湿透。家住朔里的两位考生第一场考试结束后上了刘玉华的车,由于考生离家较远,身上又没有多少钱,两人苦于没有地方休息,刘玉华不声不响地把考生带到了自己家中,做了可口清淡的饭菜,安排好他们休息,快到考试时间,又叫他们起床,送他们到十二中考点……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刘玉华甚至不知道这些考生的姓名,可每次看到孩子们走进考场的自信脸庞,每次看到孩子们领到录取通知书的喜悦神情,刘玉华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因为孩子们的灿烂前程有自己真诚的助力,因为祖国美好的明天有自己辛勤的汗水。

责任编辑:张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