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为乐-刘为新

发表时间:2014-11-18    来源:淮北文明网
将本文分享到微博:
[关闭]

长期助人义举感动皖北矿区

  事迹简介:

  只要有需要,他都能及时提供帮助,四年多来刘为新在扶残助残、帮困解难道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和他带领的伤病服务中心共护理工伤和患病职工及亲属325人,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236次。

  详细事迹:

  刘为新是皖北煤电集团公司祁东矿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今年44岁。长期以来,他始终保持一颗乐观、热忱的心,以满腔热情去鼓励、帮助和安慰那些需要帮助的身体与心灵。他以雪夜救助迷途农妇的义举而感动了整个皖北矿区,被祁东矿党委授予“文明祁东人”称号;前年,龙王庙乡石桥村农民阎大建在祁东矿附近路段遭遇车祸,肇事车辆逃逸,路人视而不见,刘为新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冒着被纠缠、被诬赖的危险,将伤者急速送往医院救治。如今,他在祁东矿伤病服务中心岗位上默默为工伤患者这一煤矿弱势群体奉献着青春和爱心。  2006年底,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气温骤降到零下9度,每一个走出祁东矿大门的人都能感受到刺骨的寒风。劳累一天的刘为新正准备去矿门口吃饭的时候,突然发现矿西门外围着一群人,中间一位中年妇女半卧在转盘的水泥台阶上,瑟瑟发抖。刘为新拨开围观的人群看到这位可怜的妇人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良知和责任被唤醒。他匆匆将这位妇女扶到路边饭店,为了使她尽快温暖身体,刘为新让老板做了一大盆羊肉面,又拿几个热馒头。吃完饭后,这位中年妇女介绍自己叫孙海娴,两个月前,自己出门走失,准备沿途乞讨回家,刚走到这又饿又冷,就晕了过去。刘为新就领着她来到单位,并拿自己的被子为孙海娴用长条沙发支个床,又为她打来热水,让她洗漱。第二天,又将她亲自送回家。  2006年11月7日晚上8点多钟,负责伤病服务中心工作的刘为新带领着即将返岗的3名伤员到户外进行康复训练。当他们沿着进矿公路走到西寺坡镇王寨村时,发现一辆摩托车倒在马路中央,旁边有一个人昏迷不醒,路面四处散落着摩托车的零件和碎片。肇事车辆已经逃逸。此时天已黑透,匆匆路过的行人和车辆对眼前的一幕仿佛视而不见,也有些好奇的人远远站着观望,不敢靠前!由于常期和伤病员打交道,刘为新知道第一时间抢救伤员的重要性,时间就是生命!没来得及多想,刘为新迅速判断被撞者的伤情,用手抠出他口中堵塞的分泌物,实施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急救。随后,刘为新在组织人员将伤员闫大建送往医院的同时及时与他的家人取得了联系。由于救助及时,使闫大建得以及时治疗,保全了珍贵的生命!获救后的闫大建对刘为新他们非常感激,敲锣打鼓的来到伤病服务中心,为他们送去了一副沉甸甸的牌匾。  以上只是刘为新乐于助人的片段,更多的感人情节,发生在祁东矿伤病服务中心。赵光辉2000年小腿负伤,7年中历经了8次手术,腿骨断裂处依然无法愈合,并逐步恶化成骨髓炎,拖下去的唯一结果就是截肢!这对于一个才40出头的男人来说意味着多大的痛苦?!刘为新通过多方查资料,辗转了解到南京军区医院有位这方面的老专家。于是他征得集团公司总医院和矿领导的同意后,很快将赵光辉转至南京治疗。手术过后,赵光辉激动地说:“心里一直被对刘主任的感激之情塞得满满的,总想找个方式表达出来。要给他送锦旗、匾额,他说浪费那个钱干啥,还不如给你买点营养品呢;要请他吃顿饭,又被他坚决拒绝。他确实是个好人。”   伤员丁延春在井下迎头被顶板掉矸石砸伤腰椎,造成压缩性、移位性、开放性骨折,并伴有骨髓损伤。经过专家会诊,结论是高位截瘫,今后能不能坐轮椅都是未知数。唯一可以寄予地希望就是靠以后功能性锻炼创造奇迹。在住院治疗期间,丁延春的双脚都放不直,更别说抬腿了。他的家人每天以泪洗面,整个家庭被突来的变故笼罩着,已经面临破碎。但是刘为新没有放弃,在丁延春完全可以接受恢复锻炼时,刘为新和伤病服务中心的轻伤员们轮流陪护丁延春进行康复训练,每天运动时间不少于5个小时。训练初期,丁延春双手扶床、腋下挟拐都很难挪动一步,每挪动一下,极度地痛苦都让他额头上大滴的汗珠直往下滴。这种情景让丁延春的妻子十分心疼,丁延春本人也有抵触情绪,不愿意配合锻炼。为此,刘为新发挥自己的特长,耐心地做丁延春的思想工作,在忍受着丁延春因痛苦而发火、呵斥、抵触的同时,付出了更多地耐心,继续扶持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半年后,丁延春奇迹般地丢掉了一支拐杖;一年后,丁延春已经康复并成为伤病服务中心的一名陪护队员。  伤病服务中心的伤员康复情况他操心,伤员家里的事情他也操心。甚至不是中心的伤者他也怀揣一颗爱心去过问。去年元月,中心伤员赵光辉读高二的女儿打电话到伤病服务中心找爸爸要200元生活费,电话是刘为新接的,生活费也是他掏钱让人送去的。直到父女俩见面,女儿问父亲自己只要200元生活费就够了你怎么让同事送了300时,老赵才知道此事,还他钱时他执意没要。  四年多来刘为新在扶残助残道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他和他带领的伤病服务中心共护理工伤和患病职工及亲属325人,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236次,正如广大职工对他的评价:捧出一颗爱心,换来一片和谐。

责任编辑:张卉芳